在數字化時代,借助數字化技術的力量,如何讓文旅“活”起來,成為文旅產業面臨的挑戰與新機遇。信息時代,數字技術極大地推動了文化的發展,文化也成為數字技術最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。數字化已成為推動文旅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力量。提升理論、內容、產品、技術、載體創新能力,推動文旅產業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慧化、品質化發展是新時期的重要任務。
數字文旅是一種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,以場景創新為導向,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創新發展的一種新的產業形式,其本質是數字技術和文化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。利用數字技術對文旅產業進行全方位、多角度、全鏈條的改造過程,旨在打破文化和旅游產業的邊界,實現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。在過去疫情影響的文旅市場中,線上演播、云旅游、沉浸式旅游演藝等新業態、新模式不斷涌現,通過數字技術賦能文旅產業,數字文旅的新型消費得到了蓬勃發展,推動文旅產業數字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
數智化時代,智慧文旅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?
沉浸式數字文旅
通過科技+文旅,打破表現形式和游客之間的界限,使觀眾走進演出場景和娛樂場景中,并與演員或場景進行互動,有著故事性、體驗性、參與性和互動性等特征的沉浸式數字文旅,體驗覆蓋文化旅游過程中“食住游娛購”等多個方面。主要包括全息餐廳、VR酒店、沉浸式旅游演藝、沉浸式主題公園、數字體驗展、AR旅游紀念品等業態。
線上文博
借助互聯網、AR、VR、AI技術的博物館、美術館、藝術館等,實現文物、藝術品信息的掃描、加工、處理。游客和觀眾借助設備在線上觀看文物、藝術品,通過自主游覽、變焦、旋轉、360度全場景體驗等,提高游客的觀看體驗。
數字博物館
隨著文博內容的數字化突飛猛進,大量的博物館展覽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數字技術,使展覽的形式愈發生動多樣,為元宇宙文博的發展奠定了基礎。
目前,元宇宙在博物館展覽領域的應用,主要包括虛擬博物館和VR/AR賦能線下博物館。
虛擬博物館方面,有的博物館通過數字圖像采集、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,進行博物館文物數字化掃描、歸檔和云端永久保存。2019年故宮博物院和騰訊簽署合作協議,通過利用“數字化+云化+AI化”完成文物的采集、存儲、展示等活動,助力建設“數字故宮”。
文化演藝
元宇宙與文化演藝的深度融合,具有身臨其境的內容呈現和角色互換觀看體驗的特點。元宇宙的應用能夠打破舞臺固有的時空限制,打造更為寬闊且真實的演出空間,極大地刺激觀眾的感官。
元宇宙為文化演藝行業提供3D渲染、虛擬現實(VR)、全息投影等多種新興技術手段,將表演時的舞臺聲音、景色以及3D畫面實時投放在觀眾眼前,讓觀眾多感官、全方位地沉浸體驗演出時的情境和氣氛,深度融入到故事當中。
同時,元宇宙的技術應用,還能夠打破舞臺角色的禁錮。在演出表演中,觀眾可以選擇通過數字虛擬人物作為演員投入到表演當中,真正實現了角色互換,極大地延展了觀眾的體驗廣度。
旅游設備智能制造
融合應用AI、AR、VR等新技術,生產智能滑雪板、智能頭盔、智能服裝等旅游智能裝備和用品;如沉浸式過山車、無人駕駛游覽車、AI觀光車等游樂設施和旅游觀光車的智能制造。另外,融合物聯網、互聯網、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的郵輪游艇、房車、索道纜車等旅游裝備制造企業的智能化升級,將生產過程、銷售過程、售后過程等進行全程數字文旅化等。
智慧文旅有很多應用場景,小編在此整理了一些較為代表性的例子:
“紅動中國”5G沉浸式紅色文旅項目
“紅動中國”5G沉浸式紅色文旅項目,借助5G+XR技術,通過傳感網、互聯網、空間信息技術的集成,實現對溫州紅色旅游景區的資源環境、基礎設施、游客活動、災害風險等方面的的感知,從而進行精細化管理。結合文旅規劃、保護、管理、發展的可觀需求開拓新型研究領域,實現“5G沉浸式文旅體驗”的更進一步飛躍發展,落實智慧景區和紅色旅游教育基地建設。
成都市金沙遺址博物館數字孿生平臺
在“考古時空門”中,游客可以在一面從墻面蔓延到腳下的寬闊屏幕前漫游祭祀區,感受三千年古摸底河的潺潺流水,領略三千年前古蜀人濱河祭祀的恢宏場景;游客還可以操作手柄,走進金沙遺址的發掘現場,從考古遺跡里“抓取”黃金面具、肩扛象牙紋玉璋及雙色玉璧等文物,360度感受文物的精致絕倫。
龍門石窟智慧文旅數字孿生平臺
龍門石窟綜合運用了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,打造了集數據融合、全景展示、全域管理、統籌規劃、公共服務等多功能、多場景于一身的數字孿生文旅系統,提升了景區科學管理及運營效率,為游客帶來全景沉浸式指尖云游體驗。
西安數字導游項目
漫步西安大唐不夜城,國內首個文旅融合AR導覽體驗項目“盛唐幻鏡”,正在為游客帶來奇幻有趣的數字導覽新體驗。穿透AR眼鏡的獨特視角,仿若沉浸進入了恍若如夢、琉璃燈火的盛唐。
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
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,與本站立場無關